[海洋與海岸管理]課程大綱

中文科目名稱 海洋與海岸管理
英文科目名稱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科目代碼 MAEV360 班別 碩士班
修別 選修 學分數 3 上課時間地點 星期二 678節
地點:海C2002
授課教師 陸曉筠   老師(shiauyun@faculty.nsysu.edu.tw)
課程目標:海洋及海岸蘊藏豐富之水圈資源 (Hydrosphere Resources),卻也是人口集中及資源大量耗用之區域,本課程之目標在引導學生如何秉持明智使用 (Wise Use) 之理念進行海洋及海岸規劃與管理。台灣四周環海,未來海域及海岸之資源利用與保護將日趨重要,期望課程能透過不同海洋及海岸相關議題之探討,引發學生瞭解並參與海洋及海岸規劃管理之基本理念及過程,同時可藉由實際案例之探討,強化學生解決問題之能力。
課程綱要:由於海洋與海岸管理涉及之層面廣泛,其相關領域涵蓋海洋生態、污染防治、社會經濟議題、法律政治、規劃管理、國際關係等。課程將由國際的趨勢和台灣的相關議題為主軸,探討海洋與海岸管理的基本概念與實務議題,提供學生針對不同海洋議題之探討與研究。
課程進行方式:課堂授課、討論、案例操作
課程成績評定之依據和標準:1.海岸環境變遷研究報告:30%
2.漁業資源區位研究報告:30%
3.解決問題行動方案:40%
每週課程內容及預計進度

週次 日期 授課內容及主題
1 2013/09/16~2013/09/22 課程介紹
2 2013/09/23~2013/09/29 海洋生態與環境系統
3 2013/09/30~2013/10/06 海洋資源與海洋產業
4 2013/10/07~2013/10/13 海洋管理的政策與體制
5 2013/10/14~2013/10/20 台灣海洋開發與管理概況
6 2013/10/21~2013/10/27 海洋保護區的劃設管理
7 2013/10/28~2013/11/03 海岸災害防護
8 2013/11/04~2013/11/10 溼地的保護與管理
9 2013/11/11~2013/11/17 海洋污染防治
10 2013/11/18~2013/11/24 期中考試
11 2013/11/25~2013/12/01 海洋保護的國際作為
12 2013/12/02~2013/12/08 整合性海洋及海岸管理
13 2013/12/09~2013/12/15 填海造陸與環境影響評估
14 2013/12/16~2013/12/22 海域遊憩與生態觀光
15 2013/12/23~2013/12/29 航運與港市規劃
16 2013/12/30~2014/01/05 海洋文化與環境教育
17 2014/01/06~2014/01/12 海洋未來之研究發展
18 2014/01/13~2014/01/19 專題實務操作報告

 

[海洋地理資訊系統]課程大綱

中文科目名稱

海洋地理資訊系統

英文科目名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OCEANS

科目代碼

SOC313

班別

碩士班

修別

選修

學分數

3

上課時間

地點

星期四 234節
地點:社3005

授課教師

葉高華 老師(kohua.yap@gmail.com)

課程目標:本課程的宗旨為「跨科際」與「解決問題導向」。修課學生必須與不同領域的學生合作,藉由地理資訊科技探討海洋相關議題,並設計行動方案解決海岸侵蝕、污染與漁業資源管理等問題。
課程綱要:本課程分成三大部分:
(1) 利用不同年代的地形圖、航空照片、衛星影像,分析海岸環境的變遷。這部分內容呼應「海洋及海岸管理」、「環境科學」、「環境社會學」、「環境規劃與決策」等課程。
(2) 利用漁業署以及聯合國食糧組織(FAO)的漁業統計年報,分別分析臺灣與世界的漁業資源區位。這部分內容呼應「漁業生態與管理」、「環境與資源經濟」、「國際漁業管理」等課程。
(3) 結合GPS、GIS技術與公共參與的概念,設計海岸環境監測與漁業資源管理的行動方案。
課程進行方式: 本課程為應用與實踐的課程,除了專家演講之外,將以動手操作與討論為主要的進行方式。
課程成績評定之依據和標準:1.海岸環境變遷研究報告:30%
2.漁業資源區位研究報告:30%
3.解決問題行動方案:40%
每週課程內容及預計進度

週次 日期 授課內容及主題
1 2013/09/16~2013/09/22 中秋節放假
2 2013/09/23~2013/09/29 課程介紹與分組
3 2013/09/30~2013/10/06 地形圖、航空照片與衛星影像的套疊
4 2013/10/07~2013/10/13 雙十節放假
5 2013/10/14~2013/10/20 坐標與定位
6 2013/10/21~2013/10/27 數化與地圖設計
7 2013/10/28~2013/11/03 專家演講:海岸變遷
8 2013/11/04~2013/11/10 海岸環境變遷研究報告發表
9 2013/11/11~2013/11/17 GPS與公眾參與GIS
10 2013/11/18~2013/11/24 期中考週
11 2013/11/25~2013/12/01 專家演講:漁業資源
12 2013/12/02~2013/12/08 臺灣漁業生產變遷
13 2013/12/09~2013/12/15 臺灣漁業種類與魚類的區位
14 2013/12/16~2013/12/22 臺灣的漁港與漁村
15 2013/12/23~2013/12/29 專家演講:資源管理的政治經濟
16 2013/12/30~2014/01/05 世界漁業的區位
17 2014/01/06~2014/01/12 漁業區位研究報告發表
18 2014/01/13~2014/01/19 解決問題行動方案發表

 

[政治經濟學]課程大綱

中文科目名稱 政治經濟學
英文科目名稱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科目代碼 SOC315 班別 碩士班
修別 選修 學分數 3 上課時間及地點 星期二 678節
地點:社3013
授課教師 黃書緯  老師  (swpave@gmail.com) 
課程目標:(1)透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選讀,讓學生了解與政治經濟學有關的研究議題

(2)藉由課堂報告的經驗分享,對相關議題有基本的分析能力

(3)作為「海洋生物 資源永續發展」課程計畫的基礎課程,希望能鼓勵同學修習進階課程。

課程綱要:廣義地說,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是研究社會生產、資本、流 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的學科,但與經濟學不同的 是,政治經濟學更多地強調市場行為與政治體制、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面對複雜的當 代議題,政治經濟學者往往透過多種不同又相關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剖析該現象背 後的政治經濟結構。作為⼀一個導論性質的基礎課程,本課程將從基礎導論出發,討論當 代經濟社會學所關心的市場經濟、國家體制、社會結構、全球治理,以及環境生態等議 題。本課程以講師授課為主,但第三節課為小組報告與討論時間,報告內容為當週補充 教材。
課程進行方式: 本課程以講師授課為主,但第三節課為小組報告與討論時間,報告內容為當週補充教材。
課程成績評定之依據和標準:1.上課參與:20%
2.分組報告:20%
3.期中考:30%
4.期末報 告:30%
每週課程內容及預計進度

週次 日期 授課內容及主題
1 2013/09/16~2013/09/22 第⼀一週(9/17):課程內容概述 ‧ 介紹整學期的課程設計、參考書目與閱讀文獻,讓同學能更了解本課程的整體架構。在老 師與同學相互自我介紹後,將依人數多寡進行分組,以利未來課堂報告的進行。
2 2013/09/23~2013/09/29 第二週(9/24):為什麼要研究政治經濟學? ‧ Andrew Ross,2010,《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高仁君等譯,台北:遠流。第1、7章 (導言、台灣)。 ‧ 討論議題:什麼是政治經濟學?它與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 補充教材:林宗宏等,2011,《崩世代》。台北:勞陣。第1章(台灣大崩壞)。P. 1-50。
3 2013/09/30~2013/10/06 第三週(10/1):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 洪鐮德,1999,《當代政治經濟學》,台北:揚智。第1-3章。Pp. 1-77。 ‧ 討論議題:政治經濟學有哪些基本的分析概念? ‧ 補充教材:林宗宏等,2011,《崩世代》。台北:勞陣。第2章(財團化危機)。P. 51-122。
4 2013/10/07~2013/10/13 第四週(10/8):市場 ‧ Fernand Braudel,1994,《資本主義的動力》,楊起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第1-2 章。Pp.2-49。 ‧ 討論議題:市場經濟中形形色色的交換是怎麼出現的? ‧ 補充教材:Neil Fligstein, 1996. ”Market as politics: A political-cultural approach to market institu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1(4): Pp.656-673.
5 2013/10/14~2013/10/20 第五週(10/15):勞動 ‧ Michael Burawoy,2005,《製造甘願》,林宗弘等譯,台北:群學。第2章。Pp. 127-155。 ‧ 討論議題:人為什麼要工作? ‧ 補充教材:林宗宏等,2011,《崩世代》。台北:勞陣。第3章(工作貧窮化)。P. 123-160。
6 2013/10/21~2013/10/27 第六週(10/22):文化 ‧ Max Weber,2008,《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于曉等譯,台北:左岸。第5章。 ‧ 討論議題:什麼叫做工作倫理,可以吃嗎? ‧ 補充教材:Michael Burawoy,2005,《製造甘願》,林宗弘等譯,台北:群學。第5 章。Pp.217-244。
7 2013/10/28~2013/11/03 第七週(10/29):資本 ‧ David Graeber,2013,《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羅育興等譯,台 北:商周。第8章。(改念Harvey,新帝國主義) ‧ 討論議題:金融活動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角色? ‧ 補充教材:夏傳位,2005,《􏰁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
8 2013/11/04~2013/11/10 第八週(11/5):政治 ‧ Karl Polanyi,1989,《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黃樹民譯, 台北:遠流。Pp. 158-230。 ‧ 討論議題:國家如何回應市場轉變? ‧ 補充教材:Andrew Ross,2010,《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高仁君等譯,台北:遠 流。第2章(美國)。
9 2013/11/11~2013/11/17 第九週(11/12):影片討論 ‧ 黑金風暴(Inside Job):本片直指2008全球金融風暴的幕後大黑手,以抽絲剝繭的方式 記錄這場經濟浩劫。這場全球經濟的衰退代價超過20兆美元,造成了幾百萬人失業和流離 失所,通過對於金融業者、政治人物和記者們深入的調查和訪問,本片回顧了這場經濟犯 罪,揭露了腐敗政治、調控主管部門和世界的危害性利害關係。(討論議題:佔領華爾 街,我們是99%?)
10 2013/11/18~2013/11/24 第十週(11/19):期中考 ‧ 新聞剪報分析,可攜帶資料。
11 2013/11/25~2013/12/01 第十⼀一週(11/26):國家已死? ‧ 王振寰,2003,〈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 刊》,第31期。Pp.1-44。 ‧ 討論議題:市場經濟是可以透過國家政策發展起來的嗎? ‧ 補充教材: Zygmunt Bauman,2003,《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張君玫譯,台 北:群學。第3章。
12 2013/12/02~2013/12/08 第十二週(12/3):人才流動 ‧ Andrew Ross,2010,《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高仁君等譯,台北:遠流。第3、5章 (上海、蘇州)。 ‧ 討論議題:為什麼大家都要去那個城市找工作? ‧ 補充教材:Gordon Mathews,《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Yang Yang譯, 香港:青森文化。Pp.89-158。
13 2013/12/09~2013/12/15 第十三週(12/10): 成長極限 ‧ 羅馬俱樂部,2007,《成長的極限》,高⼀一中譯,台北:臉譜。 ‧ 討論議題:經濟發展是沒有極限的嗎?‧ 補充教材:Tim Jackson.,2010,《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朱凱道譯,台北:早安財 經。第6章(Pp. 127-144)。
14 2013/12/16~2013/12/22 第十四週(12/17):能源政策(演講) ‧ 房思宏(政大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核能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15 2013/12/23~2013/12/29 第十五週(12/24):環境生態 ‧ Heynen, Nik, Maria Kaika, and Erik Swyngedouw. 2005. In the Nature of Cities: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Urban Metabolism. New ed. Routledge. 第1、2、14 章。 ‧ 討論議題:如何理解環境生態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 補充教材:Swyngedouw, Erik, and NC Heynen. 2003.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Justice and th
16 2013/12/30~2014/01/05 第十六週(12/31):漁業資源 ‧ 赤嶺淳:《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 討論議題:如何理解漁業資源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補充教材:Stefano B. Longo. 2011 “Global Sush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editerranean Bluefin Tuna Fishery in the Modern Era.”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Volume XVII, Number 2, Pages 403-427.
17 2014/01/06~2014/01/12 第十七週(1/7): 影片討論或演講 ‧ 水資源大作戰(Blue Gold):隨著科技醫療進步,全球人口爆炸性成長,然而相對的, 在人類毫無節制地浪費下,地球資源逐漸減少,包括最重要的生命三元素之⼀一:水。隨著 水資源越趨珍貴,龐大的跨國企業以經濟自由名義,脅迫已開發國家政府將水資源轉作利 益收入;腐敗的國家及軍隊體系更是將水資源用作政治工具!本片探訪全球,紀錄世界各 角落的人民,為了最基本的「用水權力」,奮而挺身對抗政府、軍隊、財閥,甚至是聯合 國。(討論議題:水可以成為商品嗎?)
18 2014/01/13~2014/01/19 第十八週(1/14):期末考 ‧ 繳交期末報告

 

[環境規劃與決策]課程大綱

 

中文科目名稱

環境規劃與決策

英文科目名稱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科目代碼

PAM592

班別

碩士班

修別

選修

學分數

2 上課時間及地點 週五 678節管1035

授課教師

公事所 彭渰雯 老師(ypeng@mail.nsysu.edu.tw)環工所 陳威翔 老師 (whchen@mail.nsysu.edu.tw )
課程目標:本課程希望培育修課同學成為一位具有多元思考與整合能力的環境規劃人才,因此將介紹環境決策規劃與管理領域中,環境經濟、環境影響評估、風險評估管理、環境管理制度及規劃工具、民眾參與及永續發展等重要觀念與方法,使學生能從環境、經濟、風險、科學、民主治理等不同觀點,針對當前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相關議題,思考解決方法。同時,為配合「海洋生物資源永續發展」群組課程,本學期將以台灣南部珊瑚礁生物資源利用為主要議題,以問題解決導向為前提,引導學生討論議題中牽涉之相關課程內容,並演練規劃實作。 
課程綱要:本課程接受教育部「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之補助,強調科際整合的教學與學習,因此將原本分別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工程角度教授的「環境規劃與決策」「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加以整合,從永續發展的基本概念、規劃目標與方案檢視、到環境影響評估的分析工具和報告撰寫等,透過兩個學科關切面向的引介與對照,以收跨科際對話之效。 
課程進行方式: 本課程將針對環境規劃管理的重要基礎領域(環境經濟學、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品質管理與規劃原理技術等),分別從社會科學及工程科學兩不同學科角度切入討論。修課同學應每週閱讀指定文獻,並撰寫1-2頁之心得(包含提問),於上課時將自己的心得影印給老師同學,並回答老師與同學之提問,以收討論與學習之效。第九週起導入「海洋生物資源永續發展」群組課程之台灣南部珊瑚礁生物資源發展課題,透過專題講座說明台灣珊瑚礁保育現況與挑戰。修課同學須於第十三或十四週進行實地田野調查(建議墾丁或小琉球),以蒐集期末報告資料。

期末報告是針對珊瑚礁生物資源利用議題或問題,透過多面向的分析判斷,並提出一項地區發展、環境管理或環境改善計畫,在第十八週進行口頭報告,讓全班師生共同參與討論,了解來自不同角度所提出之建議與提問,最後將過程與回應匯整製成書面報告。

 

參考書目

  1. Durant,R. F., D. J. Fiorino, and R. O’Leary (2004).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considered: Challenges, Choic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MIT Press
  2. 林建三(2011)。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3. 其他單篇期刊資料。
課程成績評定之依據和標準:1.課堂參與30%、閱讀心得30%這是一門討論課,因此積極的討論與分享意見是基本要求。每位同學都應針對各週指定文獻提出書面閱讀心得,內含至少(針對每篇論文)提出一個問題,並於上課時影印給全班師生每人一份,以利討論。

各週閱讀文獻除了出自指定教科書之外,其餘單篇文獻將可在網路大學下載電子檔。

2.期末報告 40%

期末報告主題應與台灣南部珊瑚礁生物資源發展與永續環境管理有關,由學生透過小組(2-3人)合作方式完成。同學可將小組想像為一家環境規劃公司,針對研究地點(如墾丁或小琉球)提出一項有利於地區發展與資源保育雙贏的規劃案,說明具體做法與預期效益,並應比照環境影響評估之規格,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書。

進度表

週次

日期

授課內容及主題

1

09/27

課程介紹

2

10/4

規劃新途徑、永續概念(彭)

3

10/11

環境經濟分析(陳)

4

10/18

環境影響評估(陳)

5

10/25

環評機制定位討論(彭)

6

11/1

專題演講1:環境影響評估之弔詭

7

11/8

風險管理(陳)

8

11/15

(期中考週停課)

9

11/22

科技風險與預警原則(彭)

10

11/29

專題演講2:臺灣珊瑚礁保育現況與挑戰

11

12/6

環保規劃原理與技術(陳)

12

12/13

民眾參與及審議式規劃(彭)

13

12/20

田野調查

14

12/21

田野調查

15

12/27

專題演講3(TBA)

16

1/3

永續發展之環境管理(陳)

17

1/10

環境治理與民主決策(彭)

18

1/17

期末報告

 

每週詳細內容

第一週 9/27:課程介紹.

第二週10/4:規劃新途徑、永續概念

l   Susan Fainstein (2000). “New Directions in Planning Theory,” Urban Affairs Review, 451-78.

l   Robert C. Paehlke (2004). “Sustainability,” in Durant, Fiorino, and O’Leary, Ch.1: 35-67.

 第三週10/11:環境經濟分析

l   林建三(2011),第二章 環境經濟分析。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林建三(2011),第六章 環境品質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Giles Atkinston and Susana Mourato (2008). Environmental Cost-Benefit Analysis.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e. 33: 317-344. http://www.lse.ac.uk/GranthamInstitute/publications/Other/Atkinson_annurev%20energy%2033%20020107.pdf

第四週10/18:環境影響評估

l   林建三(2011),第三章 環境影響評估。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海洋生態評估技術規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技術規範。http://www.epa.gov.tw/ch/SitePath.aspx?busin=336&path=12087&list=12087

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台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政策評估說明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策環評。http://www.epa.gov.tw/ch/SitePath.aspx?busin=336&path=12087&list=12087

第五週 10/25:環評機制定位

l   方偉達、趙家緯(2008)。産業與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評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7卷4期:43-55。

l   湯京平、邱崇源(2010)。專業與民主。公共行政學報,25期:1-28。

l   杜文苓(2012), 環評制度中的專家會議–被框架的專家理性。臺灣民主季刊, 9卷3期:119-55。

第六週11/1:專題演講1:環境影響評估之弔詭

第七週11/8:風險管理

l   林建三(2011),第四章 風險評估與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7)。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技術規範。http://www.epa.gov.tw/ch/SitePath.aspx?busin=336&path=12087&list=12087

l   Anu Ramaswami, Jana B. Milford, and Mitch J. Small (2005). Ch.13.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532-584.

 第八週11/15:期中考週停課

 第九週11/22:科技風險與預警原則

l   周桂田(2004)。獨大的科學理性與隱沒(默)的社會理性之“對話”-在地公眾、科學專家與國家的風險文化探討。臺灣社會研究,56期:1-63頁。

l   Robert F. Durant and Thanit Boodphetcharat (2004).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Durant, Fiorino, and O’Leary, Ch.3:105-43.

第十週11/29:專題演講2:臺灣珊瑚礁保育現況與挑戰

 第十一週 12/6:環保規劃原理與技術

l   林建三(2011),第七章 環境品質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林建三(2011),第八章 環境規劃原理及方法。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林建三(2011),第九章 環境保護規劃技術。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第十二週12/13:民眾參與及審議式規劃

l   James Meadowcroft (2004).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Durant, Fiorino, and O’Leary, Ch.5: 183-217.

l   Martin Lengwiler (2008).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ical Origins and Current Practices in Critical Perspectiv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 33(2): 186-200.

 第十三至十四週:12/20-21:田野調查

第十五週12/27:專題演講3:TBA

 第十六週1/3:永續發展之環境管理

l   林建三(2011),第十章 都市環境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l   林建三(2011),第十一章 永續發展之環境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文笙書局。

 第十七週1/10:環境治理與民主決策

l   DeWitt John (2004). “Civic Environmentalism,” in Durant, Fiorino, and O’Leary, Ch.6: 35-67.

l   Rosemary O’Leary, Tina Nabatchi, and Lisa B. Bingham (2004). “Environmental Conflict Resolution,” in Durant, Fiorino, and O’Leary, Ch.9: 323-54.

第十八週1/17:期末報告